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民族精神的承载,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瑰宝。5月29日,江宁区汤山街道鹤龄社区居民学校在青穗学堂开展如“漆”而至,不见不“扇”非遗文化传承活动。
活动伊始,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,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漆扇的悠久历史。漆扇,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,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技艺。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,在唐代达到了巅峰,历经岁月的沉淀和传承,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。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,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渴望的光芒。老师从漆扇的制作原料、工艺过程到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,一一为孩子们细细道来。小朋友们了解到,制作一把精美的漆扇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,以扇子为载体,从选色上漆,从漂染到晾干固色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技艺,展示着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,每一把擅自都是独一无二的,谁能拒绝这种随机诞生的美呢。
在了解了漆扇的起源和文化后,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手工漆扇的制作环节。老师早已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和工具,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小心翼翼地拿起扇胚,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,在水面上撒下各种颜色大漆,通过点、甩、弹、划等手法,让漆料形成各种流动意境,创作出了独特的东方色彩。
制作过程中,小朋友们全神贯注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认真和专注。他们仿佛化身为小小的艺术家,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和才华。虽然他们的手法还略显稚嫩,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却令人感动。
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小朋友们的努力下,一把把独具特色的手工漆扇逐渐成型。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漆扇,小朋友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。他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作品,分享着制作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。
此次活动,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非遗传承漆扇的起源和文化,更重要的是,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手工制作的乐趣。通过亲手制作漆扇,培养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、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,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。
汤山街道鹤龄社区居民学校 文/图:李静雅 审核:葛思敏 发布:明晔